水 彩 與 我 林毓修 水彩緣來的美好 水彩走入我人生已逾40年,而我真正與他熟識卻不到5年…。 一直以來總以為水彩就是種上色媒材。因應大學術科考試,曾生記硬練了大半年。也許是年少氣盛,也或許是資質與才華未能領略,在師大兩年修習之後,並無繼續奮進的動能。轉眼間二十多個教學年頭已過,水彩在我生活中竟只是美術課堂裡的一個名詞和工具! 與台灣近年來水彩畫之重要推手—洪東標老師相識,是人生中重大的美好!感佩於洪老師為推廣水彩所投注的心力與付出,在他的鼓勵下,為能申請加入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而開始畫水彩。兩年的預備會員期間鮮少參與會內活動,唯一令我雀躍的是2006年舉辦的「風生水起」水彩大展。在其系列活動中:觀摩大陸人物水彩大師—關維興老師的現場示範,則是開啟我人生另一個美好!過程裡彷彿將我沉寂多時的水彩知能予以顛覆、再行組合,也讓塵封已久之繪畫本能重啟並誘發開來。不僅燃點心中熱情,更重新審視水彩其表情限度與藝術深度。 為驗證內心觀點,再次拿起畫筆窮盡本事地畫了兩幅水彩人物畫。從信心滿滿走到力不從心,才深切悟察到水彩的淵博非一朝一夕可以攬就。也因為如此高不可及的美好,更值得傾注一生心力加以挑戰與追求。所以在努力大過於天份的認真表現下,意外地通過會員資格升等之審核,這才逐漸給了我參與會內活動的勇氣。 (關老師來台示範交流) (寫生采風時的美好) 參加寫生采風活動,更是人生中大大的美好!起初因為少有寫生經驗而倍感生澀,著實躊躇良久。然參加過後,總上癮似地期待著下一次的美好。最令我感恩的是:在頭一次心懷忐忑參加福山植物園寫生活動,同行的老師與先進們在我手足無措時,投予關懷的微笑且伸出溫暖雙手悉心指點,並一路提攜至今。 選擇積極參與作品研討與聯展活動,是希望藉此拓展視野並增加觀摩學習的機會。水彩對我而言畢竟生疏許久,在入會後針對量與質的不斷操練是有絕對的必要性。然而越是深究越覺得難以駕馭,甚至屢萌退意。所幸總在師友們的關心扶持下得以解惑、精進,才有緣一窺水彩世界的奧妙。 啟夢 從小就愛畫人,喜歡能恣意地賦予角色神情與姿態。大學術科考試項目中的石膏像素描練習,讓我擁有可以神遊於經典人文刻畫之絕妙時光。然後在畫人體素描的過程中,經常著迷於捕捉不同人形與肢體動態間的微妙神情,從沒想練就一手驚人的瀟灑,但求筆筆構築之滿足。當開始從事水彩創作時,在色調、水控與補筆疊加之多重考驗下,不時在製造問題與解決問題之間拼搏;也常讀不進、理不清精妙的水色意境,還好總在鄧國清、鄧國強、品華老師…等諸位師友們的引領下,方能慢慢從相對純化的素描表現步入水彩創作之美麗氛圍中。
對於洪東標老師的愛護常銘感於心!洪老師他在我單純的教職生涯中,開啟了另一扇美妙視窗。基於信任:常予我檢索潛能、挑戰不同面向的機會。由於鼓勵:讓這些寶貴的學習經歷,在藝術知能與表現手法中多有成長,進而產生信心,就此開始建構起心中的水彩夢。 (與洪東標老師和師母合影) 很榮幸能夠認識關維興老師的人與畫,在其望塵莫及的深厚底蘊下所展現出之絕妙韻致,精緻動人地織就出一幅幅致命的吸引力。不僅啟動我內在潛質,更激發起想踏逐、追隨的念頭。「夢」就此開始…。在陶世虎老師的示範交流中則深刻體悟到:創作者之毅力、孤執以及在體現完美前那筆筆踏實的堅持。這正是深植於逐夢者內心永不妥協的偏執! (與水彩大師關維興老師、陶世虎老師合影) 在初試啼聲之作品「雋永的族性—藍」發表時,榮獲台灣人文水彩名家—謝明錩老師書文專欄報導。這份肯定與鼓舞,著實讓心中剛萌芽的創作種子,得到了陽光和雨露的滋養;對明天有了期待,更讓「夢」載滿了飽足的續航能量。 (與謝明錩老師和師母合影) 有緣與懷鄉水彩前輩—陳東元老師結識,是種啟慧式的幸福。他無私、專業之分享以及真誠、果決的人生態度,在其人與畫作中全然體現。讓我在創作路上不僅多了份坦誠的勇氣,也架起理念堅持與畫作之間的橋樑,因此夢得更沉穩而自信。 (與陳東元老師合影) 如心靈導師般的水彩名家—程振文老師,以其尋根式的原我體現,點提出藝術原淬之價值深度。他一語中的般的智人慧語,讓我在迷失中依序看清,更讓我在迷惘時漸次釐清,以尋得最適切之創作自覺與定位;不致在茫茫藝海中無舵引地隨波逐流,於是「夢」走得更加踏實了。 (與程振文老師合影) 懷鄉悟得 初時對於水彩這課題尚未有較完整的領略時,只能由無從入手的主題中直入直出,求得可接受之最佳當下表現。唯一堅持的是:水彩獨有的水韻特質,需在透明不著白的要求下追尋著。當內涵層面與表達能力更臻純熟時,當可減少主流價值考量之牽就,專注聚焦於自我觀點的述說上。 首先,生命厚度累積下之片斷記憶是值得探索的。我出生在花蓮港區邊的小漁村,關於「海」與「童年」的印象最是鮮明。因此針對此兩項主題來加以發想和深掘,期許能在一次次的「試誤」與「飾誤」中,拉近想法與執行之間的距離。 從小就喜歡打赤腳,在家門前海邊的石頭上玩耍、散心。炎炎夏日裡,踩著焦燙石塊然後縱跳入水的暢快。中秋賞月時,躺臥其上的沁心舒坦…。這花東岸石特有的灰調,間以石英絡紋,交錯出一道道童年難忘的回憶。因而欲將此美好印象逐顆地描繪出來,期待在懷想與思念中,藉由不斷的肢體摹寫,讓心緒降躁、淨化並沉澱下來。一方面可磨出點毅力和耐煩度;再者也想試探出對水彩表現之可能限度。就此有了「海灘石情」系列作品。 或許對於如此反覆兼繁雜度高的主題創作,可以有更精練之表現手法。然而描繪過程中真實赤裸的懷鄉感悟;就我而言往往比作品本身來得更具意義。畢竟選擇單純無他求的真摯表現,是較貼近目前的思維。 “玩樂的童年”是另一難忘的記憶點。蘆葦叢裡躲藏追逐、溪溝池畔玩泥捉蝦…,這些課餘閒暇時的瘋野時光最是歡暢!然而身兼孩子王的我,總是逐樂忘我到挑戰父母耐性之極限還樂此不疲。回想那一張張無憂、率真的面容,竟仍深刻的印記在腦海中。因此不停地在現今環境中搜尋著:具有可連結心中悸動之純真、原味野趣十足的童顏來藉影寄情。 然而水彩人物之門檻高度,著著實實讓我在眼高手低的狀態中衝擊著。只能以倍數的努力才得以均質掉心中之挫折指數。也許就是因為挑戰級數高,少有滿意的喜悅;再加上自由心證式之標準,才給了我一方標的明確,努力空間豁然的領域。因此畫得自在無包袱,一張一課題、領略無概全。「童顏稚情」系列便開始有了綿延的火光。 由於開始作畫,而有了靜下來思考的時間。在表達面向上:有對內在脆弱性格之點評,也有對生命韌性偉大的謳歌。更因為年歲的徒長,對於炫麗後之凋零晚韻頗有感觸。一直以來,總覺得「執著」是苦力的代名詞,然而執著下真實、美麗之幸福容顏,卻也在心中劃下感動的刻痕。這些單純並能觸動心緒的影像描繪,都成為我生命中最誠實的一種坦白,也是最真切的一份創作記錄。 在海灘溪石中:以自然無華的筆法,堆疊出對家鄉土地孕育之感念。把對心中夢土的懷念與不捨,化為一筆筆的勾勒舒放開來。這是每個人最柔軟、澄澈的心地,最初始無染之淨土。以回歸母體般的短暫停歇,當可滌去滿身塵囂。童顏系列中則是以具象寫實手法傳遞心像寫真風貌,旨在喚醒內心純真與原生的自在,也是隱喻式之潛性人格側寫。不僅是對社會化中老成世故的省思,更是原我安適的避風港,在消逝無從追回的無奈中強作影像之回溯可能。 傳統與制約 投入水彩創作五年來,在題材選擇上:採取依順自己內外感官之投射影像來加以模寫。因為在藝術養成教育的過程中,對主觀多元之現代藝術的精神與手法,未曾投身實踐。然而無可否認地:身處當代的我們,其時空背景與創性思潮等之環境因素,始終微妙地影響著每一位藝術工作者。這是無從切割的養分供需問題,更是在擇取過程中,制約或反骨的必然現象。 選擇傳統寫實手法,一方面明白易懂,在判別與互動時皆直截了當。二方面則是觸及感動點的創作語彙較多,當然在屬性上亦較貼近原我本質。然而具象表現有其高規格之要求標準,在傳承的框架中不斷地制約著每位創作者。首先是我們習慣被表現手法與色調制約,且視為理所當然並歡喜接受;否則容易產生焦慮、不安全感。這在講究高度經驗值之水彩創作中是必然且必要的過程。然而熟練度一旦高到模式化,甚至思考停滯而非出神入化時,就只剩下反覆、無意識的肢體慣性了。是否容許一絲絲藝術家反骨之慧黠,為內在潛質的開發提出力道輕重不一的挑戰。在熟稔與習慣間脫軌而行,駛入未知的不安全地帶,束起警戒、步步為營,喚醒創作精神中的探險因子。這是開拓主流傳統價值之廣度,自然也是創作之所以為創作的根本信念。 再者是被水彩的謎思所制約:在名家輩出之水彩藝壇,推廣與傳承是義不容辭的本份。水彩最令人神迷之處就在於其清透、明快的水性特質,這正是從事水彩創作窮盡一生、汲汲不悔的至高殿堂。正因為如此,在執意追求的情況下常導致:「清透」易失厚重、「明快」易流小品之謎思現象。如此並未能將水彩的創作格局與藝術價值推頂向前;反而造成在認知與傳承上的錯視與誤導。如何在現有價值中預見未來展望,並開拓可能視野。將這份制約的謎思,從多方位的角度去思索他本位價值之外的創性空間。在水彩既有的迷人特質中發展出新世代的觀點,並加塑水性媒材的美感層面,提升其可供閱覽之寬度。這當然不是創作者本身單方面的努力課題,而是整個大環境對水彩觀點之接納程度問題。因此如何在傳統與制約中保有個人的理念和手法,嘗試探索並勇於突破,則有待大家共同努力。 觀點與選擇 很高興因為個展的準備,而有機會來審視這幾年來之創作歷程,並加以整理跟記錄。水性特質之追求一直是努力不懈的目標,更是作品必備的靈性伙伴。他難以駕馭卻又風姿錯約,是感性極致的體現。然而如此不受控制的靈魂,如何在極度理智的控管中傳情達意兼能趣意橫生。特別的是:水彩是極度講究嫻熟指數之媒材,為了在暢快揮灑與導引控制間取得平衡,更是難上加難。目前在歷練不足之狀態下,僅能以素描功底為支應平台,用明度視差架撐佈局來當作畫面骨幹。待基調穩定後方在水韻疊染間著墨,期能在「敏感」與「敏銳」之間尋得自我調性。 在畫面經營上嘗想:每一位創作者在起心動念時,總會在理念實踐與視覺感官之間游移,不論是內涵還是技巧,自然依創作者之認知程度而有不同的實踐。沒有高低對錯之分,只有自我秉持觀點的差異。這當然是種選擇,更是一種人格特質的展現以及生涯規劃之標的。一味追尋懾服過人的技法高度,自然體現高人一等之榮耀與疏離;然而繾綣如細水長流般之內載精神,往往也在驚嘆的筆韻揮灑中略去。因此如何在技法深究的同時,藏鋒納拙、意蘊雅緻,這也是值得探討的議題。 「因為包容,所以尊重」這是無論你視水彩為人生至愛或是玩票體驗者,對其推進支持的共識目標,如此藝術創作才有其時代性的多元面貌。也由於一群很棒的人,為了完整內心舞水弄彩之夢,執著苦行於非主流價值觀點的堅持道上,默默耕耘。近日來才能匯集成一股集體意識流之當代文化視野。正因為這群很棒的人,坦誠交流、無私分享,在彼此包容並互有所長中,努力建構出新水彩時代之面貌,提昇其藝術價值之深度與高度,這也讓水彩在其迷人特質之外更具挑戰與期待。 擔任教職二十餘載,能再提筆畫畫是件快樂的事,享受片斷瑣碎的繪圖時光更是難得的幸福。曾經羨慕退休或專職的畫友們,能傾注生命熱情,火光燃燃。然而每個人屬性與人格特質不同,對藝術執著的指標意義亦不相同;因此享受淡然不歧求的創作態度,是較符合目前想法的選擇。 回頭細嚼水彩這看似輕鬆,實則深奧難精的畫種,才驚覺有些挑戰,不是一味努力與創作質量可以解決的問題。因此只能藉由學習與請益的機會來加以磨練。然而肯定創作過程中的不完美,則是釐清本質能力的台階,以供檢視創作過程之步履軌跡。一路走來,非常開心能結識熱愛水彩的大家,更感謝師長、畫友們的無私指導與誠摯分享。自覺在水彩繪畫這專業與挑戰度皆講究的領域中,尚無法舵穩前進的方向,也還有許多空間仍待耕耘。而階段性的過程記錄,是對生命誠實的記刻;也是生活中點滴感動的累積,觸發著我如日記般娓娓道來。因此想將這些日子以來成長的足跡與美好集結成冊,分享于您。 希望這些屬於我人生中的點點觸動,也能牽引出您生命裡的片段感動。 2014.02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