毓美修己畫人生          

我是崔元春,是一個樂於分享心得並愛好美好事物的人^^

認識毓修是一件很棒的事,因為可以認識這樣一個朋友,開啓了自己人生的視野與見識。

我從毓修身上看到藝術家的豐富樣貌與獨特風格:一個玉樹臨風的翩翩君子,內心的小男孩是如此的眷戀與感謝生命;一個對時尚潮流敏銳的型男,對於傳統的尊重與倫理的奉行;一個從善如流的風趣行者,耕耘創作的堅持與自我探尋的用心。

創作的進路是漫長的,從構思揣度、起筆揮灑、琢磨修整、再次檢視,筆筆謹慎又要面面觀照,若無對畫畫的熱情喜愛與執著信念,這之間的點滴孤寂,是很難築夢踏實的。

我知道的毓修,對人的細膩體貼,充滿豐富情感;對有情天地的觀察入微,學習自然無私的廣大與謙卑,筆尖的情感與智慧,帶領着觀畫者從不同的視野與思惟,分享他的感動與他畫作中所要詮釋的美麗!

我只是一個觀畫者,我不清楚美術的專業技巧與術語,但我認識毓修,喜歡看毓修的畫,喜歡欣賞畫時的悸動,那是一種享受......


〔歡∼ 〕
明亮光影映照著純真孩童的稚嫩,
嬌艷花朵的繽紛飽滿,對照毫無雜質的眼眸,
不加雕琢的線條喚起我們記憶中最自然純粹的喜悅......


〔走過半世紀的美麗∼ 〕
這人世間有一種含蓄內斂,
它不同于現代時尚潮流的晶亮,
反而能在靜謐的藍調中,
在柔美的線條符號裡,
擺脫精緻,華美的敘述,
重新詮釋我們對美麗與時光共存的觀感........


〔歡顏.曾經∼〕
曾經年少輕狂,曾經笑容燦燦,但不用追悼青春.......
青春並沒有逝去,他一直都在,都在伴隨你我成長,
因為知道那樣的神情是自己的『曾經』,
因為喜歡那樣無畏無懼的自己,
所以,我們不孤單,我們呵護心底的小小幸福,
在那曾經擁有的燦燦笑容裡........


〔山花∼〕
「若得山花插滿頭,莫問奴歸處」詩詞中的對自由隨性的期盼,
在文字的鏗鏘中悠悠揚起。
畫裡的女孩在山花簇擁下,毫不矯揉造作的甜美,
山花是自然四季給大地的小小美麗賀禮,
你若嚮往風的自由,
就走進山林學習風的輕拂.....
要不觀賞一幅充滿山花的畫,
享受花香滿身的愉悅,內心也漾起自在充滿美麗的詩意.............


〔一「背」子∼〕
有一種信念能讓人靜心等待,
有一種態度,是相信自己還未看盡人世的謙卑,
畫家側寫歲月,
生命的軌跡是一種向前凝視卻不遲疑,
一輩子的姿態在佝僂的線條裡,
雖不飽滿平整,
但生命的張力卻渾然天成,
匯成守護的無私力量........


〔佑∼〕
動作是一種語言,
畫面是一種語言,
它無聲但動人.........
淡然的生活中,微不足道的日常裡,我們無所求,只求一個「 平 安」 啊 ......
紅色的繩串着祝福庇佑的「圓滿」,
那麼「稀鬆」地掛載孩子的手,
隨身配戴的紅符,那麼自然地握有,握有最不平凡的護佑...........


〔鄉愁∼〕
應是最無愁的年紀,
應是笑臉開懷的無憂,
他卻撿拾滿懷的磊磊,
那揀不完屬於大地的印記,是故鄉的記憶圖騰!
冷硬的石頭象徵對故鄉堅定不變的思念,
但孩子不安的眼睛,
深怕自己忘了,
忘了對家鄉的承諾,
承諾自己在往後多變的人生路上,
走過再多美景,都不會忘了.......
不會忘了故鄉的人,不會忘了那無憂愁的美好故事,
不會忘了滋養豐富他生命美麗無華的山水天地∼


〔怯∼ 〕
對於『未知』我們是害怕的,
對於『害怕』我們是內縮的......
孩子用探索的眼看待不認識的陌生,
想接觸未知的新奇,壓抑自己的雀躍,
沈沈地保留自己的安全感,怯怯地流轉她的好奇......
假如你能從孩子清澈的瞳眸去看世界,
你會疼惜,你會溫柔充滿慈悲,
毫不猶豫地還原這有情天地,
憶起我們劈荊斬棘的勇氣,
憶起我們對人生的憧憬的起始動念∼


〔望天.忘憂∼〕
天無私地看照大地,
人亦無思無邪抬眼望天,
走過歲月披荊斬棘地開創新人生,
但無法度量的是那曾有的無憂童稚.......
不必精雕細琢,
不需聰明伶俐,
蹲坐天地之間,輕囓手指,天生純真的臉龐,
讓自然上色,
讓畫面還原我們心中最想回去的淳淨,
抖落一身的塵埃,重溫一個忘憂的美好........


〔純真.失落∼〕
人有一種獨特的能力----『觀照』。
我們看到天地之美時,
就體會到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」,
我們在細節中領悟真實的藝術時,則心生:點滴之中皆有美......
看到孩子全然地面對眼前的開朗喜悅,
我們不禁也跟著微笑以對,
我們不禁也陷入沈思,思念我們「淡」忘很久的純真.......
因光的播灑,畫中故事的時間感,彷彿有一種遺失的錯覺........
那失落的是一個往事,一個回憶,是生命中故事之一,
光陰會讓故事會模糊,但有些畫面會烙印心底,
銘記着我們的選擇與蛻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