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水透彩話童顏-水彩人物《歡顏.曾經》繪程分享
前言︰
08年開始投入水彩這迷人的領域,一路走來銘感於諸位師長、前輩們的指導與提攜。而要書文介紹這些年來的技法心得,希望能秉持分享與學習的態度,在原本隨性的繪圖過程中…慢慢整理、一一釐清。期許能好好把握這次自我成長的機會。

圖一
【如何是他(她)?真難!】
喜歡人物課題時,當時對表現技法難度的認知是不足的。只覺得如此人文情懷,真是迷人!因此在重新認識水彩的同時,就止不住想畫的欲念。孰不知立刻面臨最大的難題:如何取得適切的人物參考資料?
一般而言,參考圖樣隸屬個人創作發想歷程,理應自行捕捉原創視點。然而人物影像攝取有其高難度的苛刻條件。主、客觀條件總未能盡如己意,如參考照(圖一):本為活動之留影記錄,多方評估後乃擇取貼近心中想法的局部影像來加以調整。

圖二
【構築心中的影像】
1.在技法能力未臻完備時,先行繪製一張素描稿,對調整後的結構問題予以確認;是非常必要的。參考圖(圖一)之眼睛望向前方,無法傳遞眼神交流的想法。因此在素描稿中,將視覺焦點移轉過來與觀者互動,較能達意。
2.左方衣領結構在處理時略顯曖昧;因此將其置放下來。倘若調整無誤,便可開始構圖。如:圖二。

圖三
【關鍵底色的鋪陳】
1.首先利用留白膠預留住高光、細節處。準備上底色前,先行考量整體主色調之佈局。然後再將畫紙打濕,敷染出臉部冷光亮面、中間暖調及暗帶灰階;進而將頰紅與唇紅輕著染之。
2.觀察髮色依體感所呈現之微弱變化,用大筆敷以暖褐與墨褐色,再隨筆撇加於背景中。以避免色彩過於單一區域化,造成色相關係的孤立與不協調。
3.最後再以靛藍帶棕,畫在受光衣色上;續將色調加深把整體著衣身形大致定調。如:圖三。

圖四
【硬是要練的功夫底】
疊加整理出臉部之塊面結構,並著墨在下臉頰與脖子間的虛實關係上。待臉部體感已定,便可將鼻子、唇齒與耳朵略雕成型。此階段挑戰點在於:
1.孩童稚嫩膚質的色澤表現,在罩染與疊加時:宜胸有成竹、謹慎為之。
2.唇、齒間微妙關係的處理:應鬆放得宜,避免描寫過實而顯僵化。
3.正視佐助靈性的配角—耳朵。在偏離五官位置的耳朵,常受不到應有的重視。原因在於處理力度上的分寸拿捏不易。然而適切的彰顯,亦頗能將主題人物之靈動感官牽引出來。如:圖四。

圖五
【整體結構的深入探討】
1.要在體感明確兼能傳神達意間,拿捏調性輕重與細部刻求,才不會導致過於完型僵化而讓立體刻畫的外在型塑能力,凌駕過人物內在精神層面之發揮空間。
2.要在衣著與背景之從屬關係上,做全面性的考量:一要藉由衣物的細部刻畫,好傳遞出動人的性格側寫。又要不喧賓奪主地支架住整體動態。因此採以低彩度統整方式進行。如:圖五。

圖六
【髮絲的魅力】
1.以多次濕染方式,將孩童細嫩髮質以乾、濕筆法交疊描繪,期能呈現固有髮色與細膩質感。
2.為能凸顯出精緻的五官容貌,特別將髮色加深,並且概括平面化處理;只在額前鬚髮與鬢頰處多有模寫。雖少了說明性,卻增添些許繪畫性與想像空間。如:圖六。

圖七
【全面性的修飾與追求】
1.衣著條紋的整理:以安份不搶眼為要。
2.背景之隨筆暈染:以鬆放透氣為佳。如:圖七 。

圖八
【眼神為人物畫的靈魂所在】
為能捕捉山林孩童純淨無邪的性靈模樣,乃將黑棕色眸子調加冷灰層次。力求清澈透亮、無慮、無求,且能娓娓道來屬於童年時才有的快樂與美好。如:圖八(完成圖)。
結語:
本篇分享為近日修習心得的展現,旨在記錄繪圖過程中的思索要點。藝術:本無固定描模步驟可循,貴在達意傳情後的自覺與滿足。在水彩藝術創作的專業門檻下,思想深化、知能充實與技法提昇是努力的標的。希望藉此交流機會,能獲得更多面向的回饋與成長空間。
(此文刊載於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學會出版之《水彩藝術資訊 第十五期》,2013年12月出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