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序

撰文/ 洪東標
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學會首任理事長

說起德麗,原本我們素昧平生,十多年前,我還在新莊高中美術班教書時,她在隔著大漢溪的新埔國中美術班任教,她利用每周的一個晚上參加了我舉辦的人體寫生進修活動,我才認識了這個學妹,接著在2005 年我籌辦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時,她以全省美展第二名的獲獎紀錄,順理成章的成為發起人和正式會員,還熱心地擔任協會的財務長,並且在第二任理事選舉中獲選為理事,這幾年隨著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蓬勃的活動,許多會友一起上山下海到處寫生、參展,我們也就從會友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了,在一起參與幾項國內重要的水彩大展之後,德麗成了活躍在水彩舞台的中生代畫家。

做一個水彩畫家,在台灣一直都不被看好,許多人誤以為它是油畫的預備班,其實真正懂畫的人都知道,水彩的技巧難度遠高於油畫,加上因畫廊經紀獲利少的打壓,不好保存的錯覺,也一直讓水彩蒙受不平的待遇,所以能堅持畫水彩的畫家相對就少很多,特別值得肯定,所以我特別喜歡畫水彩的朋友,德麗不求名利、淡薄清新、謙和及平易近人的個性正是大多水彩人的特質。

閱讀德麗的畫,宛如走入她的生活,是一個紀錄生命過程的回憶錄,在這次展出的六個主題都和她的生活息息相關,纖細的描寫和輕柔迷濛的水彩特性,充分展現她作為女性畫家特有的耐性和堅持,不得不讓我想起2007 年在墾丁的寫生,她在盛夏的八月天將自己包得密不通風,置身於黑蚊肆虐的叢林中寫生,為的就是畫下白榕林內那千根萬鬚的林相,關維興說:「生活的體驗是藝術最豐厚的資源和養分」,而從生活中出發的創作最真誠,海明威說 「故事真實,態度真誠的創作就是好作品」;第五單元中,德麗以纖細的原子筆線條畫成的作品最讓我驚訝,這種書寫的工具並不適合於作為繪畫媒材,向來少有畫家用來創作,而她竟然能很有耐心地逐一地將細線排列組合成色面,再次展現女性的纖細心思;我一向不認同畫家無病呻吟的創作,或是過度的控訴這個社會的病態,以及誇顯自己的不幸和矯情的凸顯議題等,而德麗貼近生活的平實取材卻都能令人引起共鳴…,她也不藉由他人的攝影作品來改造成畫作,擺脫偷竊他人原創性的質疑,也絕少是單純為旅遊中浮光掠影的紀錄,她的繪畫不只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現象,而是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,將感動融入在每一個筆觸,堆疊在畫作中;我認為十九世紀印象派之後,許多藝術家追求造形和色彩表現可能性,來展現新意,卻淺化了隱藏在藝術深處的價值,視覺表象是短暫的感動,而深化到內心的感動卻會是一輩子的記憶,看過魏斯的「克莉絲汀娜的世界」才明白,美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魏斯的作品,就是這個原因了。

近幾年來台灣的水彩界又漸趨蓬勃,許多年輕的大學研究生不再只把水彩當跳板,就是畫一些油畫,也多能精研水彩技法不忘情於水彩,在作品上表現的熟練老到,加上紮實的素描基礎,面貌的多元,厚實的肌理和著重結構性描寫,都能讓畫面展現出來的份量不輸給油畫,打破以往宛如輕音樂般輕描淡寫的水彩面貌;面對新一波對傳統的考驗,就在這股潮流和年輕人的新動力,相對於年輕人,中生代的我們顯然要保守許多,因此如何共同面對新格局,勇於突破、創新,努力的開創水彩的大時代,是我們要共同面對的大課題。讓我們共勉之!

包得密不透風所作的寫生-在恆春墾丁國家公園
2007
56.5×38 公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