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步芳草 

  十步之內,必有芳草。探尋野生動植物之美可能需要跋山涉水,也有可能其實就在你我腳邊,在野外漫遊或工作,總會有些不期而遇、值得構思入畫或紀錄的題材。包括罕見的物種,也包括路邊的野花、喪生輪下的野鳥等,在紀錄的過程中我更深入的了解繪畫對象,找到更多值得注意的美感,有時還會領悟到新的觀點。這裡也有幾張表現完整生態系的插畫作品,那是運用我對物種、棲地、時令變化的瞭解集結編排而成,旨在表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,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。

速寫集六 

這裡的素材多半來自花東縱谷的農村環境中,左右上下之順序大致為:

斑文鳥、環頸雉奔跑、南蛇、朱鸝

環頸雉立姿、黃尾鴝()、夜鷹頭部(中右)

棕背伯勞飛行與停棲、菊池氏細鯽

 

老樹為家(褐鷹鴞)  2004 壓克力彩 70 x 50 cm  私人收藏

 

窗外訪客  2014 油彩 45 x 35 cm

 

我製作的黃尾鴝制式標本與野外速寫(照片)

這個多雨的冬季,我的前院常有黃尾鴝造訪,我也幫牠畫了幾次速寫,但這鳥體型很小,不太容易觀察。一天清晨,我在附近的鄉道上撿到一隻死掉的雄鳥,於是花了一點功夫剝製成標本,也趁機留下詳細的紀錄,創作了這張油畫。

低海拔森林生物群像  1999 水彩 70 x 53 cm 私人收藏

這張圖中,穿山甲是最具代表性的低海拔森林物種。其他如纏勒的雀榕、大藤本、板根等都是這種環境的特色。台灣的低海拔原始林早已開發殆盡,雲豹失去棲地,也一去不返了。

 

山葡萄與白腰文鳥  1992 水彩 38 x 45cm 私人收藏

 

驚飛  2012 壓克力彩 45 x 38 cm 私人收藏

不曾在近距離驚飛環頸雉的人,一定不能體會那種爆發力,因為那就像在幾步之外,草地忽然被炸開一樣!那環頭雉突然拔地竄起,在我們的驚愕中乘隙逃離。

 

奇特的番鵑  1996 鉛筆、水彩 26 x 23 cm

春天,我在鄉間旅行時,撿到一隻方才因車禍死亡的番鵑,我把牠帶回畫室仔細描繪觀察。這隻鳥還維持著冬天的羽色,頭頸部羽毛的色澤、花紋還有粗硬的質地恰如枯黃的草梗一般,非常特別。一般鳥禽的腳趾大多是前三後一,但番鵑的腳是「對趾」--前後各兩根,更有趣的是,內側後腳趾的爪子又長又直,如同一把短劍。我並不十分瞭解番鵑的習性,但我猜測這長而直的後爪,能讓牠在崎嶇的路面走得更為平穩。(原載於國語日報,節錄)

 

草地樂手  2012 水彩 25 x 21 cm

黑暗中聚精會神,經歷了半個多小時的耐心尋覓,我總算在枝葉掩蔽之間,看到一隻金琵琶。牠棲身在鬼針草的葉片上,淡褐色的身子、瘦長的腿以及纖細到若有似無的觸鬚,看起來弱不禁風。淡淡的燈光照在牠身上,現在,就像一個樂手驕傲的站在舞台中央,牠把那上天賜與的樂器--半透明的前翅,佈滿精緻的脈絡與刻紋--豎直在背上。隨著前翅輕快振動,金琵琶發出了宏亮清明的樂音。(原載於國語日報,節錄)

夜鷹  2012 水彩 29 x 23 cm

夜鷹並不是真正的「鷹」,不過確實是夜間飛行的高手,這一帶的開闊林野裡有不少夜鷹棲息,在求偶繁殖的季節,整個夜晚都聽得到雄鳥發出「追伊追伊」的尖聲高鳴。牠們在昏黯的天空盤旋飛翔,用燈光照射時,還可以看見其眼睛反射著鬼魅般的淡紅色光芒。近看夜鷹,一定會注意到牠的喙又尖又細,但是嘴巴張開來卻特別大,嘴邊還長了許多硬挺的剛毛,就像個大撈網,特別適合在高速的空中追逐裡攔截獵物。(原載於國語日報,節錄)

植物畫--穗花棋盤腳  1999 水彩 22 x 30 cm

從台北的地形水文不難看出,這裡曾經是一個濕地遍佈的水生植物天堂。我在萬里見過原生的穗花棋盤腳、在桃園見過台灣萍蓬草,並且深信它們必定也曾在古台北盆地的水濱生育繁盛。

 

 

植物畫—石月  1998 水彩 22 x 30cm

 

植物畫—青剛櫟  2008 水彩 30 x 22cm

 

植物畫—塊莖小野芝麻  1996 水彩 22 x 30cm

野生物畫描繪真實的物種,通常我會給詳實的種名,因此必須下功夫考究正確性。這張圖是我早期的作品,當時鑑定的名稱卻是錯誤的,一直到近年才承蒙朋友的指點重新更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