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地紀實─創作自述

        我算是一個傳統的野生物畫家(Wildlife Painter),描繪的對象不外乎蟲魚鳥獸、花草樹木,創作的方式具象寫實,而且符合生物學、生態學的要求--生態藝術不同於純藝術創作,主要就是來自科學性的要求。我認為真正生態藝術的創作動力應來自野地,來自對自然觀察所受到的感動或啟發,而不只是將野生動植物入畫而已。是以美麗或多彩不見得是吸引我的要素,野外的經歷、對物種的深入了解才是我嘗試去詮釋一個命題的主因。觀察、速寫、攝影、採集、閱讀甚至動手解剖都是我籌策相關資料的方式,而全面的生態考量則是經營畫面的思考核心。

        我對大自然的喜好是與生俱來的,而描繪自然也似乎是一種直覺的反映,彷彿要透過塗鴉來填補某種難以抑止的渴望,這起始於我極早的童年時期,在那個資訊與學習管道匱乏的年代,我因此而走上了漫長的美術自學之路。在這同時,我追尋生物學、生態學的知識行動上從來沒有停下腳步,而且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與時間,相對的自學繪畫的過程就相當封閉而緩慢,甚至曾有數年不曾提筆作畫。

        不像純藝術創作,野生物繪畫一直是客觀而敘事的,主觀情感很少被包含在內。個人從早年磨耗在追求精確掌握物件的形體、質地與動態的能力,到慢慢年歲增長,開始思考如何更確實的掌握環境、氛圍的營造,總盡力在表現動、植物的生命力與律動感,對於一張好的繪畫作品應該符合怎樣的美學要件,似乎反成了次要的考量。一直到今天,我始終還不太能嫻熟於藝術的語言,但是就如鮭魚溯源、殊途同歸,繪畫者最終追求的仍是藝術成就,我也將這個目標視為個人下一個學習旅程的開始。

從高山到海洋  1994 墨線淡彩 160 x 45 cm

台灣的地形構造複雜多樣,孕育了豐富的生態體系。從蒼茫荒涼的高山寒原到巨木遮天的原始森林,也有雞犬相聞的恬適農村,或是繽紛多彩的熱帶珊瑚礁。在這張插畫裡,我把原本性質各異的生物元素壓縮組合,創造一個令人目不暇給的台灣生態意像。

從高山到海洋(局部)

從高山到海洋(局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