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家的通病,視野囿限在狹窄範圍,自我感覺良好,在自我的世界孤芳自賞,不去碰觸更寬廣的世界,參加藝術團體都是少數人彼此叫好喊爽。
台灣每年美術系畢業的學生不下千人,有信心舉辦個展可謂鳳毛麟角,這少數人又有九成生平只舉辦一次個展,因為收藏畫作的幾乎都是憑關係背景捧場的親朋好友,能夠有勇氣舉辦第二次個展的才可以稱為“畫家”。
台灣藝術環境流通闕如,宛如一灘死水,一旦淌陷其中不易翻身,想舒坦喘氣都不容易,想安家立命想無後顧之憂,豈不難上加難。
僧多粥少,這麼多人要分食,各個飢腸轆轆爭得眼紅,見不得人好的現象經常發生。
看透多少藝術家齷齪情事,卻又想爭立「貞節牌坊」,有多少藝術家曾經叱吒風光自命亙古以來最偉大,作品曠古鉅作,卻早已銷聲匿跡,作品化為塵土。
台灣繪畫市場無法流動,交易貧乏,加以每年美術相關科系畢業多達數千,個個想出頭只能低聲下氣受盡欺凌,畫家永遠是待宰的弱者!
台灣畫廊的經營都不切實際,沒有長遠眼光及規劃,資金有限,只知營利收入剝削藝術家,經紀制度空茫,藝術評論不具權威,政府、社會、企業不重視文化,不願收藏美化心靈的藝術作品,法令不夠周延收藏家欠缺,作品增值有限,操作空間狹窄,再再顯示純粹創作的藝術家必須面對無法生存的窘境。說得現實些,有本事想賣畫過生活,千萬不要透過畫廊,自己賣是唯一方法,但得有心理準備,要隨時出版畫冊給收藏家翻閱挑選作品,準備畫作拿去巴結討好權貴,生活必須要安排時間周旋收藏家和企業家,還得有伶牙利齒的本領去說服收藏者並推銷自己。
從事純繪畫創作在目前台灣社會只能以「窮途末路」來概括形容。
不想犧牲,沒有巧舌如簧的本事,那就乖乖找個工作安身立命。
「花無百日紅」,穩步前進。
臺灣是藝術家的墳場,從事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,要有守貧的準備。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,藝術創作只能當興趣,不能當職業。
藝術的真諦在色彩中求生命的深度與厚度,藝術的過程在技法中求藏巧守拙鋒芒不露,藝術的生命在創作中求真善美與返璞歸真。
每個人頭上各有一片天,各有自己的世界;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,各有自己的道路;每個人經歷不同,各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。從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中去尋找靈感,這便是創作之源。
生命在決心死去的一刻點燃,藝術家的事業,是在閉上眼睛之後才開始的,走入歷史後得到的聲名,才是真正的榮耀。